四部委“2021年1号任务”传递重要信号
- A+
- A-
近期,中央各部委密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商务部、财政部、工信部、国资委今年工作的“1号任务”主要聚焦激发消费潜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解决“卡脖子”问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这些首要任务传递出的重要信号,无疑勾勒出一张“十四五”建设的开局之图。

落子“激发消费潜力”
日前,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2021年要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抓好几项工作。其中第一项是“在促进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激发消费潜力,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通内循环堵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谈及内循环有哪些堵点,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近年来,我国居民杠杆率有所上升,进而制约消费潜力的释放;第二,我国在民生领域的投资依然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第三,我国在芯片、半导体、工业软件、航空发动机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关键技术仍面临着被“卡脖子”的风险。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内循环的堵点,从供给侧来看,主要还是技术和质量问题。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上去了,消费者自然愿意消费。
对于如何激发消费潜力,打通内循环堵点的问题,付一夫认为,需要从三方面发力:第一,要继续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着力继续缩小收入差距,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第二,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居民的养老、医疗问题,以此来解决民众消费的后顾之忧;第三,要改善偏远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并规范消费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以此来激发国人的消费潜力。
谈到资本市场如何助力内循环发展,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需求侧来看,需要增加居民的财富收入,资本市场要更好地发挥财富管理功能,通过慢牛行情,为投资者带来较好的投资收益,由此扩大消费能力和意向。从供给侧来说,资本市场应进一步支持大消费类企业的上市和融资,促进大消费企业的做大做强,从而创造出更多符合居民日渐差异化需求的高质量产品,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TAG:四部委,信号
- 上一篇:河南省首家工行南阳分行行史馆开馆
- 下一篇:人民币中间价调升156个基点
财经阅读排行
-
205 阅读 2020-12-15 14:55
-
201 阅读 2020-10-30 09:25
-
197 阅读 2020-12-31 08:50
-
197 阅读 2021-01-05 09:59
-
195 阅读 2020-12-30 13:49
财经热门推荐
-
112 阅读 2020-10-15 12:37
-
180 阅读 2020-10-11 16:13
-
130 阅读 2020-12-13 15:12
-
64 阅读 2020-02-20 18:42
-
176 阅读 2020-10-02 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