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河南新材料产业大有可为
- A+
- A-
“我国部分新材料技术创新已进入‘无人区’,必须探索他国没有形成的技术,创造市场还未出现的新需求,在‘无人区’自主寻觅路径,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当天,干勇受省工信厅邀请,为我省工信系统和相关企业作了一场题为“高端制造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的报告。
神舟上天、蛟龙下海、高铁飞驰,都离不开高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材料被誉为支撑现代制造业的两大“底盘技术”,直接关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干勇说:“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超高纯度、超高性能、超低缺陷、多功能、高速迭代、高耐用、低成本、易回收等,新材料的研发难度前所未有,创新难度不断加大,必须坚持走深层次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我国新材料产业年产值近4万亿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材料大国’,但‘材料强国’建设任重道远。新材料产业对外依存度极高,要把关键基础材料攥在手里,防止出现产业链风险。”干勇提醒。
在干勇看来,我国战略转型急需突破新材料的制约,同时也给新材料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他举例说,到2030年,我国大尺寸硅需求量将达到每年40亿平方英寸,新型显示材料的需求量每年将达到3.5亿平方米,高温合金每年用量将达7万余吨,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明星阅读排行
-
206 阅读 2020-11-04 13:00
-
202 阅读 2020-12-18 19:59
-
198 阅读 2020-12-18 15:40
-
197 阅读 2020-12-10 16:13
-
193 阅读 2020-02-20 18:47
明星热门推荐
-
103 阅读 2020-10-04 14:10
-
72 阅读 2020-12-13 15:41
-
102 阅读 2020-02-20 18:42
-
144 阅读 2020-11-08 13:59
-
129 阅读 2020-12-14 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