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王屋山、嵩山……河南画家用画笔让更
- A+
- A-
太行山、王屋山、嵩山、伏牛山、邙山及伊洛河两岸……这些河南的山水,被张培华“定格”在国画中。

将中原山水投射到画作上,注重本土特质的挖掘和表现——这是河南著名画家,中国中部书画院院长、河南省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张培华山水画作的“独特标签”。“每一幅画作都是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也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原文化。”他说。
把生活的艺术运用到绘画中
今年65岁的张培华成长于艺术世家。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他“顺理成章”地走上了艺术道路。
打初中起,他就潜心绘画。“最开始画素描,后来又画油画,经常一画就是一个通宵。”他说,自己有个“坏习惯”——熬夜。
夜深人静,才是他挥毫泼墨最自如的时段。在他看来,只有通宵这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让他保持绘画的连续性,“完全沉浸其中”。
熬夜作画的习惯,张培华一直保持到了50多岁,因为身体欠佳,才不得不改变。
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机关处室岗位退休后,张培华手中的画笔却未曾放下,“只要有时间就会画,画画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
有趣的是,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的张培华还在郑州大学学过新闻学。
工作需要,让他有了这样的“跨界”体验。现如今回想起来,张培华很珍惜这段学新闻的经历,“一直只聚焦画画,其实是很局限的,学了新闻后会提升思路、认知。”他举例道,新闻采访需要沟通、注重逻辑、表达,这些,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也能运用到绘画上。
画了多年油画40岁时他转攻国画
作为河南著名画家,中国中部书画院院长、河南省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张培华的国画作品广受好评。
但其实,他的“老本行”是画油画。大学读的就是油画专业。
“每个阶段的认知和兴趣会改变。”40岁那年,张培华的绘画兴趣发生了转变。
“我最初从油画艺术入手,因为浓厚的国画情结,在1995年开始涉足中国山水画,浸淫山水画艺术二十余年。”在他看来,相比于画油画前繁琐的准备工作,画国画更有即兴发挥的广阔空间。
从油画到国画,这一转变,在他看来意义重大。
- 上一篇:男子赌气离家,警方助其回家
- 下一篇:两岁多孩子被锁私家车内?紧急时刻,郑州车长
证券阅读排行
-
202 阅读 2020-11-21 14:08
-
202 阅读 2020-12-12 16:33
-
200 阅读 2020-11-01 15:21
-
194 阅读 2020-12-06 15:48
-
193 阅读 2020-12-07 15:32
证券热门推荐
-
136 阅读 2020-02-20 18:47
-
187 阅读 2020-11-10 12:32
-
112 阅读 2020-12-13 18:44
-
108 阅读 2020-11-04 13:00
-
104 阅读 2020-11-30 15:25